查看原文
其他

看乌镇互联网摄影展的100个面孔,让这个立冬有点“暖

影像中国 中摄协影像中文网 2019-07-12


2018年11月7日,立冬,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各路风云人物齐聚,这座优美的江南古镇再次星辉闪耀……但今年的乌镇与以往又有着那么一些不同,人们在思考着科技创新、政策推进、产业演变、企业成长的同时,眼前忽然一亮,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舞台上,摄影人第一次登场亮相,他们携影像而来:《暖——互联网改变的100个面孔》向全世界展现出一幅幅互联网中鲜活的面孔,让这个立冬有些暖。





展览现场

展览遍布乌镇各个区域,行走其间,人们能感受到这些面孔正在讲述着各不相同的互联网人生。这些面孔不是挥斥方遒的领军先锋,不是家喻户晓的巅峰巨头,他们只是一个个普通人。但,他们像一个个字节,一段段句柄,一组组数据,一条条程序,相互链接,他们组成了今天的互联网。

本期内容,我们采访了几位业界专家和参展摄影师,来听听他们是如何看待互联网和摄影的关系。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说,

展示于乌镇大街小弄的这100张因“界面”而绽放精彩的面孔,以回归“纸面”的方式,呈现出造型艺术被互联网碾压和挤走的诸多神性,让人产生了撕开炫目的二维码,来一场带呼吸、有温度触摸的冲动。

人们因网络快捷、高效地满足某些社会属性的需求之后,可以腾出时间在私有空间里更舒服、自在地活着,并有可能去探寻精神的喜乐。

经济发展带动了价值体现,人在走入先进科学社会,实现梦想的同时,更渴望懂得生活的乐趣。

对视这100张面孔,似乎能细细品读出,每一个生命背后都有强大的力量,在做着有分量的精神运动。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小波说,

这些年,我的大量工作是在梳理中国照片档案馆中的老照片。老照片的面孔我看的太多了!常常看得百感交集。这些面孔置身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为我讲述大时代中每个人独特的经历、每个人的悲欢喜乐、每个人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过往的人委身黄土,但图片的存留却让我们在疏远和陌生的时代与各种角色相会,并试图重新捕捉过去的时空和人物的生命,去探寻他们的故事、体贴他们的情感,重新组织一段被历史因果和必然规律解释得支离破碎的人生。

这,就是面孔的意义。

《暖-——互联网改变的100张面孔》中的这些照片,20年以后一定会成老照片。那些面孔,后来的人又可以把它看作时代的记忆、一个如此独特的国家的记忆……



66岁鄂尔多斯牧民敖特根,养了一辈子羊,不过这两年爱上了种沙柳。这两年由于蚂蚁森林的出现,让网民们在网络上开始种树,并不断的转化成真树种到荒漠和沙漠地区。

敖特根家就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沙漠地区,自己家也有一片沙场,偶然的机会,网络种的树开始被他知道,由于沙场需要治理,同时他的羊也需要饲料,他开始把网民们手机里种的沙柳种到自己家乡,现在他家的沙场有四分之三的面积都是沙柳,不仅能固沙,也成为他家300多只羊的草料。

当城市里的你在手机上虚拟种树,远在内蒙古的老牧民敖特根就在荒地上种树。

杨抒怀 摄


李涛,“70后”,大学毕业后进入甘肃经济日报担任编辑记者 。几年后离开报社,曾在北京新东方学校当过老师,在北京火星时代任过副总,在水晶石当过总监。

在2006年,李涛以在线视频的方式,免费在互联网传授Photshop软件技巧。恰逢互联网普及和数字图像技术的需求极大,使得数百万人通过这一教学视频便捷的提高了技能。10多间,这一经典课程累计点击播放超过亿次,李涛也被网友戏称为“PS中国第一人”。2014年创办了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高高手”。4年多来,这个艺术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了数百门高质量的在线课程,内容涉及摄影、绘画、设计等。为社会输出培训了上万人,会员人数达到600多万。

李涛供图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是一次科技与人文的对视,是核心设计者、驱动者与庞大应用集群的交谈。

它的意义绝不仅仅成为会场的装饰品,更是一份有关改革开放40年,互联网接入中国30年后的答卷。

画面中一个个普通人在今天成为世界性大会的主角之一,他们呈现出的是一个个瞬间的状态,讲述的却是相同大背景下不同命运的各自人生。


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刘宇说

以 1987年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为标志,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至今正好30年。在今年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举办这个展览,用摄影向互联网时代致敬,显得特别有意义。在我的印象中,这可能是中国第一个以这样的方式梳理互联网与普通大众生活为内容的摄影展览。这不是一个互联网发展的大事记,也不是展示新技术的宣传栏。展览呈现给大家的,是个体命运的时光碎片,经过重新拼贴,就构成了一幅幅中国互联网发展进程相对完整的图画。


视觉中国执行董事、总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柴继军说:

整个展览中,邹璧宇拍摄的熟睡的中关村创业者和胡丽拍摄的歌剧演员杨光退休后文化生活令人印象深刻。前者反映了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当中,年轻创业者快速奔跑,特别辛苦的状态。这也才有了中国互联网在全球的发展中独树一帜的景观。后者画面中体现出中国互联网的最大一个特点——民主的精神,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互联网的最大特征。展览用摄影的方式,展现大时代的小细节,让我们能真切感受到手机屏幕背后每一个人与互联网的紧密关系。


凌晨1点左右,31岁的创业者谭思哲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一家咖啡馆加班时睡着了。2014年他从湖南偏远乡村来到北京,希望找一个“能够容纳梦想的地方”。

如果说勃兴在20世纪末的第一次中国互联网革命给中国互联网诞生地知春路留下了许多知名互联网公司的总部大厦,那么从2014年开始的移动互联网革命则彻底将此前作为中国最大图书批发市场之一的海淀图书城从地图上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与当下时代潮水更相符、更响亮、也更时髦的名字——中关村创业大街。这 条街上拥挤进更多、更小、更创新、更具盈利能力的创业公司。处在2015年中国创业潮水漩涡中央的中关村创业大街从街头走到街尾,只需200余步,这里拥挤着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伺机而动的投资人,他们中大多数人神情亢奋,目标明确,行动迅速。随着投资风头的退却,互联网逐步进入理性的发展阶段,许多年轻人继续奋斗,也有很多人认清现实,自省能力,互联网创业不再成为投机与走捷径的通道。

邹璧宇 摄


前歌剧演员杨光退休后文化生活丰富,演话剧、合唱团、拍广告、拍电视剧,还成为老年服装“淘女郎”。71岁的杨阿姨往返杭州上海两地,一个月能拍千套服装,职业程度不输年轻模特。互联网让老年人过上了健康快乐的时尚养老方式。

要是现在在淘宝搜“老年装”,你准能看见满屏的她。从2015年8月接到淘宝拍摄的第一张单子,杨光在“淘女郎”圈里已小有名气,“我年纪大了,身体很重要,规矩得我定,比如,我不拼拍,一单50件起拍,一天只拍1个地点。”她说。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老年人的生活就该是在家带带孙子、跳跳广场舞、搓搓麻将,但今年年初一则淘宝招聘改变了人们的刻板印象。淘宝“老年产品体验师”求贤令是这样的:“年薪35万-40万,年龄60岁以上,学历不限,有稳定中老年群体圈子,广场舞KOL(意见领袖)、社区居委会成员优先。”该招聘瞬间刷爆朋友圈,招聘广告上线后收到3000多封简历,年纪最小的59岁,年纪最大的83岁。原来,老年人生活不是只能宅在家里,也可以做模特、开网店、做主播,他们的“二次创业”比你们想象的要精彩得多。

胡丽 摄


展览现场

摄影术于西方诞生之初,仅仅作为绘画艺术的延伸,继而成为服务大众生活的工具。但是很快,摄影就担负起了记录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使命,从此,摄影与历史的车轮紧紧捆绑,不可分离。从19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大量派遣记者用摄影记录本国甚至他国的政治经济、人文地理,建立起完整的以图片为主体的视觉档案体系。中国的摄影人同样没有停歇过,他们在国家发展的历史中从未缺席,从沙飞记录的战争岁月,到徐肖冰拍摄的红色年代;从侯登科关注平凡劳动者,到解海龙聚焦贫困失学儿童,更有无数的新闻记者、纪实摄影师成为于国家发展同行的观者者、记录者,逐渐为中国留存下大量的影像资料。今天,中国的互联网成为改革开放40年成果的重要表现特征,同样需要影像的介入与观照。


浙江传媒学美术馆馆长,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专业委员,第52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获得者傅拥军说,

今天看到这100张新时代的面孔,就想马上让我的学生看看。这些照片选题新鲜,每张照片的影像完成度也很好。涉及到新时代的方方面面,既有新闻热点人物,也有鲜为人知的小人物。这些照片虽然不是同一个人拍摄,但基本基调一致,放在一起很有力量。这个学期我给大一新生上摄影导论课,特别提到作为摄影专业学生应该主动去拥抱时代变化,去拍摄表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和事件。我还让大三学生去拍摄一年一度的云栖大会,去感受科技对未来的改变。作业交上来后,发现好的照片不多,很多流于表面,不见人的精神状态。我会极力推荐我的学生看看这个展览,相信一定有收获。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极光视觉联合创始人,2012 年度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多媒体评委王景春说,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无处不在,摄影亦如此。摄影依赖科技进步而深入生活的毛细血管,尤其在互联网的交互下,影像无所遁形。每个人每一天在这社交平台上停留的时间,至少以小时计算,而看的最多的,是图像。这正是移动互联对现代人的影像生活最大的贡献。就展览而言,这些照片涉及的广度与深度也映证移动互联下的影像己渗透到生活的全纬度。这个时代与其说是移动互联,也可以说是移动影像——移动——传播——呈现——交互——分享——创新。


“90后”美女因为穿内衣不当被检查出乳腺纤维瘤,促使她下定决心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内衣公司。在出国留学之前,Miya对内衣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后来,在法国留学读管理学硕士时,她接触到了舒适、慵懒的法式内衣:“没有钢圈,穿着很舒服,当时就决定回国创业做内衣,普及健康舒适的内衣理念。”

从法国顶级的商学院毕业后,Miya又去伦敦艺术大学读了内衣设计。2015年,她和英国留学回来的Skyler相遇,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就这样她们创办了内衣品牌Crème。

创业3年,她不仅操刀当设计师,还兼职内衣模特,如今这位90后女孩创办的内衣品牌在淘宝上受到几十万女孩热捧,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冷伟文 摄


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的故事有点传奇,3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先天性残疾,陈燕被父母遗弃,是姥姥收养她并抚养成人。陈燕自小对音乐比较感兴趣,学过很多乐器。自打学调琴开始,她每天总是十三四个小时泡在钢琴边,仔细摸,用心记。22岁毕业于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2002年10月创建北京钢琴调律网。

真正在调琴这个圈子里闯出名气,陈燕靠的是技术。她将8000多个钢琴零件熟记于心,并能及时发现影响音准的零件,调出正确的音律。到目前,她已给上万个家庭的钢琴做过调音,足迹遍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在钢琴调律的路上,她最大理想就是让全国的人都知道,盲人完全可以从事钢琴调律工作。

如今,陈燕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是北京新乐钢琴调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系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分会会员。经过她的培训和辅导,已经有一大批盲人调音师正在为千家万户服务。

胡梦远 摄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从上万张照片中挖掘整理,逐渐构成以普通人形象与故事映射中国互联网时代大背景的展览逻辑。展览的作品并不以光影构图作为表现的重点,那些典型的、具有突破性的、常态中又并不平凡的互联网人生场景被挑选、被提炼,它们的呈现使每一位观看者都产生与自身休戚相关的共鸣。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中国摄影家代表,今日头条图片运营总监严志刚说,

观看这个展览,我个人的感受颇深。一位生活在中国偏远地区的牧民敖特根通过“虚拟树”这样的方式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确实超出了自己的认知,很受感动。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互联网连接中国30周年,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我们举办这个展览意义非凡。展览中那一个个在互联网中的普通人,就像一个个字节,他们相互连接,组成了中国今天的庞大网络,也正是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强劲引擎。


荷赛获得者,参展摄影师之一张磊说,

如今,互联网已经完全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它所改变的不单纯是人们的面孔,而是人们的心理。相由心生,一张张面孔的背后是他们所经历的一切、付出的一切和得到的一切,这个展览的主题恰好可以让我们用影像的形式来呈现它们。互联网为我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最新鲜的信息,让摄影师的素材每天都在不断地更新,这也在考验着摄影人如何正确把握对这个时代的理解,用更多更好的照片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

32岁的杭州女孩郑若行,从小看到爸爸有一双灵巧的双手,木匠手艺做的东西栩栩如生。互联网的兴起,让郑若行有了将爸爸的手艺展示给更多人看的念头。

 

2015年,郑若行把这个想法付诸了实施,将爸爸做木匠的过程拍成了系列短片《爸爸的木匠小屋》,两周一集,每集三分钟,几乎每个节气播出一集,从头年芒种播到次年小满。

 

不成想一下子火遍网络,很快吸引了超过800万粉丝的微观,如今《爸爸的木匠小屋》都已经拍了第二部,早已超过1000万人阅读,并出了图书,让更多人了解到了爸爸的手艺。由此带来的,就是爸爸的手艺大受欢迎,父女俩在淘宝开的店也生意大好。

周岗峰 摄


1987年出生的温秋雯,贵州人,在广州生活了11年。就读华南师范大学油画专业,毕业后从事摄影美术指导。日常生活中,她喜爱胶片摄影与纸雕,热衷造物,基于爱好,她在2014年创办了毛胚纸雕工作室。

将纸雕与场景设计结合起来,去创造不同的装置,打造有故事的舞台,恰如一位“造梦者”。同时,热衷造物的她,在尊重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也在寻求创变。于是,元气十足、活泼灵动的“少女心”纸雕狮子就在她手下诞生了; 鱼灯,是传统民俗舞蹈的常用道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温秋雯凭借着对纸艺的热爱,把它做成了艺术品,还搬上时尚杂志《时尚COSMO》。如今,她的作品成为时尚界宠儿,众多展览争相邀约。

她把 “鱼灯”做成了精致的艺术品,并搬上了淘宝网,很快吸引无数年轻人感受到了传统纸艺的魅力。很多淘宝卖家、广告公司都把她做的纸灯用作场景布置,搬进橱窗和摄影棚。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有了新的生命。老手艺重焕青春,需要有更多年轻设计师加入。当纸艺“鱼灯”成新时尚,85后们通过互联网让非遗焕发青春,也是一种“潮范儿”。

沈是 摄


为了体现互联网展览特色,展览还设置了线上展览专区并同步在乌镇大会官网呈现。每张线下展览图片均附有二维码,通过扫一扫,即可进入线上展区,100张图片故事尽在指尖。


更多阅读

中国渔业摄影周:献给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影像文化礼物

人性之像:藉由影像,拉近国际社群之间的距离

段岳衡:以最经典的黑白色调向大自然致敬

今天,你的摄影图像AI了吗?

诺基亚:我是不是应该再爱你一次

第12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亮点抢先看

柯达和时尚品牌合作:你准备好把胶卷穿在身上吗?

中国摄影家协会“在线影展”申办流程

手心手背都是宝:意想不到的“黑科技”来了

约片|我有摄影征集,期待你的作品

《暖—互联网改变的100张面孔》展览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


 更多推广 

你一直向往的田园生活,也许就在这里

他们在古村落悬崖上把旧屋改造成乌托邦式的书店

松阳让老屋“复活”,邀请您来见证

这个江南小城松阳又一次上了央视

《新闻联播》眼里的松阳是什么样的?

这些秘境古村随手拍出壁纸大片,吸引那么多摄影大咖!

每个人的眼里,都有不一样的松阳秘境

大别山精神光明行:感悟信仰的力量

招募|“影像中国——宝岛西沙”大型旅拍

镜头下的美景,石浦人的梦

中国渔业摄影周:献给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影像文化礼物


影像见证40年大展系列

这些聚焦常人生活的照片,你看过吗? 

这是一个用影像映射宏大叙事的展览 

"影像见证40年"大展,见证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变化 

历史由人民书写,所以我们将镜头对准人民 

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今日在京开幕

今天所见的每一个瞬间,都涌动着历史的浪潮 

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盛大亮相国博

720°VR带您网上观看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

随濮存昕国博观展——画里话外40年 

摄影见证着不同的时代,记录着不同的人生


第十二届中国摄影艺术节

预热|第十二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宣传视频

第12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亮点抢先看

倒计时16天|第十二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展览


更多周末看展

三影堂带你回顾日本摄影大师植田正治

影像见证: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第三届宁波国际摄影周来啦!

“1992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作品展


更多荐书 

《走进一座大教堂》不仅有教堂

《不锈时光》:任曙林回忆自己的青春与摄影之路

从开国大典到尼克松访华,他用摄影见证了历史

观望房地产不如了解一下影像收藏与投资

 光影创作课:21位电影摄影大师的现场教学

你有好多不理解的摄影问题?来看看摄影美学史吧

真正的评论家是如何“写摄影”的

 摄影与电影间,有着怎样联系和差异?

陆元敏《无题》:想展出近期拍摄的彩色照片

见证世界历史的每个重要时刻都有希帕摄影师存在

《古建筑摄影技法与实战》:以匠心,致匠心

从世界名流的标志性肖像到深刻而温柔的街拍

去发现大自然作为艺术家创作的每一件神奇作品

通过照片回想这一路走来的快乐和艰辛

荐书|认真审视“人到四十”这个命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